【
智慧城市网 焦点观察】2024年,智慧商圈改造成为全国各大城市商业发展的关键词。从北京到上海,从一线城市到部分二三线城市,众多商圈纷纷进行智慧化升级,以数字技术为支撑,推动商业设施、消费环境与服务、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全面革新。
北京市作为首都,其商圈智慧改造尤为引人注目。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《关于征集2024年支持商圈品质提升项目的通知》,引导各商圈内的商业主体加快推进升级改造,并鼓励创建智慧商圈、智慧商店。王府井、CBD、燕莎蓝港等8个商圈被评为“2024年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示范商圈”。同时,北京市新开大型商业设施17家,新开商业面积超150万平方米,培育了西北旺、生命科学园等16个商圈,并通过一系列改造升级,使全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更趋平衡。例如,昌平超极合生汇、海淀大悦城等大型商业设施的开业运营,不仅大幅增加了消费供给,还推动了消费市场回暖与升级。
上海市同样在商圈智慧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。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圈通过探索“
大数据+网格化”的协同发展,建立了商圈
大数据平台,实现了与商业企业、消费终端、城市管理、公共便民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对接。同时,该商圈不断完善5G通信设施,并对智能终端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、智能的购物体验。此外,上海市还确定了2023年数字商圈十大优秀案例,如虹桥天地、虹桥龙湖天街等,这些商业综合体通过数字化转型,打造了设施完备、场景丰富的数字商圈。
广州市以北京路步行街和天河路商圈为代表,通过引入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,实现了商圈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。改造内容包括智能导航、智能停车、智能支付、智能客服等多个方面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、高效的购物体验。北京路步行街智慧商圈建设了智慧服务平台,整合了商圈内商家资源,提供了丰富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。天河路商圈则通过智慧化改造,实现了商圈内商家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,提升了商圈的整体运营效率。
成都市以春熙路商圈和太古里商圈为试点,推进智慧商圈建设。改造内容包括智能安防、智能照明、智能导览等,同时引入智能零售、智能餐饮等新型业态,提升了商圈的吸引力和竞争力。春熙路商圈实现了商圈内商家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购物体验。太古里商圈则通过引入智能零售和智能餐饮等新型业态,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,成为城市的新名片。
杭州市以湖滨商圈和武林商圈为代表,推进智慧商圈建设。改造内容包括智能停车、智能导航、智能支付等,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,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服务。武林商圈则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行为,为商家提供了精准营销服务,有效提升了商家的销售额和消费者的满意度。
武汉市以江汉路商圈和楚河汉街商圈为代表,推进智慧商圈建设。改造内容包括智能监控、智能照明、智能导览等,同时引入智能零售、智能餐饮等新型业态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购物体验。楚河汉街商圈则通过引入智能零售和智能餐饮等新型业态,以及智能监控和智能照明等技术的应用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安全、便捷的购物环境。
除了以上城市,其他城市也在积极推进商圈智慧改造。例如,福建省晋江吾悦广场通过实施“吾悦广场新云智能化管理系统”,将能源管理、消防报警、视频监控等13项智能设备系统的控制管理集成在一个管理界面上,实现了智能安防和项目运行品质的多项目标。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历史文化街区经过改造后,成为集商业、文化、民俗、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,并通过智慧经营平台对商圈内各商户的经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为商圈业态调整和招商提供了数据参考。
在改造成果方面,智慧商圈不仅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,还为商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会。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,商圈能够更精准地刻画消费者画像,多维度分析、预测商圈发展情况与未来消费走向,从而推动商圈业态优化、活动策划、品牌引进等重要决策更加高效准确。同时,智慧商圈还通过打造智能停车系统、提供自助手机充电设备、轮椅拐杖设备等智能终端设施,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物环境。
此外,智慧商圈的建设还促进了社区经济的繁荣发展。通过引入智能化软硬件、创新体验式消费、推广全渠道营销等方式,智慧商圈吸引了不同年龄、不同圈层的消费者到访,进一步推动了商圈的繁荣与发展。
总的来说,2024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商圈智慧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果。未来,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,智慧商圈将成为推动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力量,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的商业服务体验。